汤和拒绝帮朱元璋猎杀黑熊,亲信不解,汤和:把“熊”字拆开看看
  • 首页
  • 大发彩神邀请码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栏目分类
   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大发彩神邀请码 > 新闻动态 > 汤和拒绝帮朱元璋猎杀黑熊,亲信不解,汤和:把“熊”字拆开看看

    汤和拒绝帮朱元璋猎杀黑熊,亲信不解,汤和:把“熊”字拆开看看

    发布日期:2025-10-09 15:17    点击次数:78

    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
    文|楚河编辑|楚河

    《——【・前言・】——》

    提起明太祖朱元璋,十个人里九个会说他“嗜杀功臣”,骂他是薄情寡义的暴君。可真把《明史》《明实录》摊开细品,这事儿压根不是非黑即白。朱元璋不是天生的屠夫,汤和能善终也绝非只靠拆“熊”字的小聪明,这背后藏着明初朝堂最真实的生存法则。

    朱元璋早年,本想做“唐太宗第二”

    谁也不是生下来就爱杀人,朱元璋起兵时,心里装着的是“与兄弟共天下”。刚投郭子兴那会儿,他跟徐达、汤和睡一个草棚,吃一碗糙米饭,夜里聊未来,说的是“等咱成事了,让兄弟们都享太平”。

    后来李善长给他出主意,说学刘邦能得天下,朱元璋却摇头,说刘邦杀韩信、彭越太不地道,直言“要学就学唐太宗,让功臣们安安稳稳把福享到底”。这话不是随口说说,他称帝后给太子朱标选辅臣,名单上全是徐达、常遇春、汤和这些老兄弟,就是想让儿子接班后,还能靠这帮人撑场子。

   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,朱元璋搞了“铁券制度”,跟34个功臣立了“丹书铁券”,明明白白写着“除谋逆大罪外,余罪免死”。他还操心功臣家的后代,徐达的儿子娶了公主,汤和的女儿嫁了藩王,朝堂上一半的亲眷关系,都是他亲手牵的线。那会儿的朱元璋,眼里没有“杀心”,只有“留住人心”的盘算。

    功臣们自己,把“免死牌”变成了“催命符”

    拿到铁券的功臣们,很快就飘了。傅友德在老家强占民田,当地县官敢怒不敢言;蓝玉北征回来,半夜拆了喜峰关城门,说“老子打仗辛苦,还不能进门歇会儿”;就连老实巴交的廖永忠,都敢私自穿绣着龙凤图案的衣服,把“僭越”当小事。

    这些事堆到朱元璋面前,他一开始没下狠手,只是下了道《铁榜文》,列了九条禁令,说“贪赃枉法、欺压百姓者,就算有铁券也没用”。可压根没人当回事,胡惟庸当宰相时,官员升降、案件判决全凭他一句话,朱元璋要查的奏章,他敢压着不递;地方官给他送金银,他收得比谁都快。

    直到占城国使臣来朝贡,胡惟庸居然瞒着不报,朱元璋从别的官员嘴里知道了这事,当场拍了桌子。这不是简单的“欺君”,是把皇权当摆设。后来查胡惟庸,查出他私通倭寇、勾结蒙古,桩桩件件都是谋逆的实锤,朱元璋才下了杀手。那会儿谁也没觉得冤,连汤和都私下说“胡惟庸这是自己找死”。

    汤和的“保命术”,藏在“不争”二字里

    汤和跟朱元璋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,朱元璋能投军,还是汤和写信拉来的。论资历,他比徐达还老,可这人最大的本事,就是“懂得藏”。

    当年朱元璋带群臣打猎,说要捉黑熊,满朝武将都抢着往前冲,说“臣愿为陛下擒此猛兽”,唯有汤和往后退了两步,还故意咳嗽几声,说“臣年老力衰,怕是拉不动弓了”。朱元璋瞅着他笑,没说啥,转头就夸汤和“懂得保养身子”。

    事后亲信们不解,问他为啥放着讨好皇帝的机会不抓,汤和才慢悠悠说“你们把‘熊’字拆开看看”。“能”字旁边四点,他说“这四点是贪、怨、恨、愤,有能耐的人要是沾了这些,皇帝能放心吗?”这话里藏着的,是他摸透了朱元璋的心思——开国皇帝怕的不是功臣没本事,是有本事还不安分。

    汤和打仗也透着“小心”。别的将领出征,总说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”,他却不一样,每次出兵前都要跟朱元璋问得明明白白,行军路线、扎营地点,哪怕耽误了战机,也绝不自己做主。有一回他带兵打苏州,因为等朱元璋的命令,迟了三天攻城,结果吃了败仗。手下人都怕他被追责,朱元璋却赏了他百亩良田,说“汤和懂规矩,比打赢仗还难得”。

    主动“交权”,才是汤和的终极智慧

    胡惟庸案后,朝堂上人人自危,汤和却看出了门道——朱元璋要的不是人命,是兵权。那会儿他已经60多岁,主动进宫找朱元璋,说“臣老了,骑马都费劲,求陛下让臣回家养老”。

    这话正说到朱元璋心坎里,当场就笑了,说“老兄弟要走,朕得给你办个体面的”。不仅赏了他黄金白银,还让人在凤阳老家给他盖了座大宅子,连家具都从宫里运过去。汤和走那天,朱元璋亲自送到宫门口,握着他的手说“有空常来看看”,这待遇,满朝文武没第二个人有。

    回了老家的汤和,更“会装”。他每天不是喝酒赏花,就是让家里人从江南买些歌女来,整日里莺歌燕舞,活得像个纨绔子弟。地方官把这事报给朱元璋,朱元璋不光不生气,还说“汤和劳苦一辈子,就该享享清福”。有回汤和生病,朱元璋特地派太医去凤阳,还捎话“要是缺钱缺人,尽管跟朕说”。

    汤和心里清楚,朱元璋派人来,不光是探病,更是探他有没有“反心”。所以他故意把家里的兵器都收起来,连仆人都不许谈论朝堂上的事。直到临死前,汤和还让儿子给朱元璋递奏折,说“臣这辈子受陛下恩典,没齿难忘”。这份“懂事”,才让他成了明初少数能善终的功臣。

    朱元璋的“狠”,藏着对江山的算计

    说朱元璋杀功臣,不能只看表面。他杀的,大多是像胡惟庸、蓝玉这样“权欲熏心”的人;像汤和这样“知进退”的,他不仅不杀,还百般优待。这里面藏着的,是他对朱家江山的深谋远虑。

    朱元璋出身太苦,放过牛、要过饭,亲眼见过元朝官员欺压百姓,也见过义军将领互相残杀。他怕自己死后,朱家子孙镇不住那些手握兵权的功臣,更怕重现“陈桥兵变”的旧事。所以他才借着胡惟庸案、蓝玉案,把那些可能威胁皇权的势力一锅端了。

    他跟太子朱标说过一段话,挺实在:“朕这是在给你拔刺,这些人就像荆棘上的尖刺,朕替你拔了,你以后坐江山才能安稳。”这话听着狠,却透着一个父亲、一个皇帝的无奈。要是那些功臣能像汤和一样知趣,朱元璋未必会下狠手。

    就像冯胜,本来朱元璋没打算动他,可他却在府里私藏兵器,还跟藩王走得近,朱元璋没法子,才赐了他一杯毒酒。反观汤和,兵权交得干脆,回家后又“自污名声”,把自己活成了“无害的老头”,朱元璋自然没必要对他动手。

    历史从来不是“非黑即白”

    说朱元璋是暴君,太片面;说汤和能善终全靠运气,也不对。明初的朝堂,就像一个大棋盘,朱元璋是下棋的人,功臣们是棋子,汤和的聪明之处,在于他知道自己是“棋子”,从不想着跟“下棋人”争高低。

    朱元璋杀功臣,有他的狠辣,可也有无奈;汤和能善终,有他的智慧,更有他的“不争”。这俩人,一个懂“帝王术”,一个懂“生存道”,凑到一起,才成了明初历史里最耐人寻味的一对。

    别总盯着“朱元璋杀功臣”这六个字,也别只羡慕汤和的“好运气”。把史书往后翻,你会发现,所有能在权力漩涡里活下来的人,靠的从来不是小聪明,而是对人性、对时势的通透。

    参考资料:

    《明史》,中华书局点校本,2019年重印本。

    《明实录・太祖实录》,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本。

    《汤和传笺证》,中华书局,2021年版。

    《明初功臣集团研究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20年版。

    《朱元璋与明初政治》,天津古籍出版社,2018年版。



    Powered by 大发彩神邀请码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